中国钢材出口之殇
在众多产品中,中国的钢铁产品无疑是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区。
从亚洲到欧盟、北美和中南美,再到非洲,2016年针对中国钢铁的贸易纷争涉及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囊括所有的钢材品种,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反规避。
在新发起的调查案中,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亚洲最多,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印度,
(2)欧盟的裁决进程明显加快,已接近完成对中国冷卷、热卷、中厚板和热镀锌板卷所有板材的反倾销调查。
(3)美国对中国仅出口的两大品种冷卷、涂层薄板也开始征税,合金定尺中厚板面临双反裁决,另外还对中国碳合金钢发起了337调查。
世界各地的反倾销给中国钢出口带来一定影响,2016年钢材出口量1.08亿吨,同比下降3.57%,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全国钢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亚洲,占比大约75%,出口前15大国家和地区均在亚洲。
由于钢铁产品的差异性小,可替代性很强,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差别并不大,主要靠比价格,价格因此变得敏感,就容易产生反倾销。
非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的产品为什么会被频繁反倾销?为什么会遭遇如此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其中,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市场经济地位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一般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便是以“非市场经济”为前提,才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a款规定:WTO成员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确定相关产品价格和成本时可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采用中国的成本和价格:如被调查中国企业能证明其所处行业符合市场经济条件,WTO进口成员就应用中国的成本和价格。
一种是可以不使用中国成本和价格: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证明其所处行业具备市场经济条件,WTO进口成员就可以不用中国的成本和价格。
在20世纪90年代,欧盟曾对中国彩电反倾销调查,就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
针对钢铁行业,欧美国家一直坚持:中国并不符合美国和欧盟的市场经济认定标准。
2016年,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措施,重点去掉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对钢铁出口不但没有进行补贴,反而采取了一些限制刚忒出口的措施。
2015年欧盟进口钢材共3200万吨,其中,只有约1/5来自中国。
在对欧美言论反驳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目前,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低位,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因素的影响。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