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欧美等经济体保护本地区钢铁行业的决心十分坚决,可以预见中国钢材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加剧。未来,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带动中国钢铁企业出口可视为一项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产品转型升级也亟须提速。
近日,欧盟又一记“重拳”砸向了中国钢铁产品。11月12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产品作出反倾销调查初裁,并决定采取为期6个月的临时反倾销措施,所征收的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43.5%~81.1%。在欧盟频繁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的同时,反规避调查的力度也在与日俱增。近日有外媒报道称,欧盟反欺诈办公室正在调查中国企业是否借道别国出口钢铁,以规避反倾销限制,估计中国经越南转运的钢铁产品价值约有1900万美元。
针对反规避调查一事,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称,目前尚未接到有关方面的通报。但在钢铁贸易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业内人士预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美等经济体保护本地区钢铁行业的决心十分坚定,中国钢铁出口面临的障碍会越来越多,企业处境可能更加艰难,应该从积极开拓市场和产业升级方面寻出路。
中国钢铁出口屡受挫
海关总署11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出口钢材770万吨,环比减少110万吨,同比下降14.6%。自今年6月份以来,中国钢材出口量逐月递减,目前已连续4个月下滑。
针对钢材出口急剧萎缩,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国内钢材价格上涨过快、国内外价格出现倒挂、企业出口积极性减弱的短期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共有来自20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85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103.21亿美元。其中,钢铁产品首当其冲,在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和金额中的占比近半,案件数量和金额分别上升了40%和63%。
“钢铁产业是支撑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涉及的下游产业很多。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大国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行业组织借机游说本国政府,使得相关产业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加剧了钢铁领域的贸易摩擦。”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钢铁产品频遭贸易救济调查的背后,中国钢铁产量已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据了解,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已占全球的半壁江山,去年中国钢材出口量超1亿吨。赵玉敏坦言:“中国钢材出口日益增多正在给欧美钢企带来危机感,也使中国钢材成为‘众矢之的’。如果只是单一出口低端钢材产品的话,国际市场空间确实已非常有限。”
未来阻力可能更大
今年以来,尽管中国政府在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短期内仍难化解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趋势。除“双反”调查外,美国今年首次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了“337调查”。如今,欧盟又将贸易保护之手伸向了反规避领域。
有报道显示,欧盟反欺诈办公室正在调查中国企业是否借道别国出口钢铁,以避免遭到反倾销限制,涉及2013年~2014年190笔中国经越南运抵葡萄牙、西班牙和波兰的钢卷货单。若查实确有此事,这些出口商品将被追缴58%的关税。
国际贸易法知名律师、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江家喜告诉国际商报记者,欧盟是最常发起反规避调查的地区,而且案件多针对中国产品,如近年来欧盟曾对中国光伏产品、自行车等发起反规避调查。
据江家喜介绍,规避行为认定包括在欧盟或第三方组装加工(附加值未超过25%)、改变出口渠道以及改变贸易模式等。如果欧盟最终认定规避行为成立,原有的反倾销税就会扩大适用到来自第三国的同类产品以及新同类产品和零部件上。鉴于直接改变原产地证明不仅属于规避行为,还属于违反海关法的欺诈行为,可能受到双重惩罚。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欧盟调查中国企业涉嫌规避反倾销,说明欧盟保护本地区钢铁行业的决心很坚定,中国面临的贸易障碍会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是,中国钢材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加剧。”赵玉敏说。
如何突出重围已成为钢铁出口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沈丹阳在11月10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希望各国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全球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不是为正常的贸易流动人为制造障碍。
赵玉敏认为,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带动中国钢铁企业出口可视为一项不错的选择。同时,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转型升级也亟须提速。“低端钢材出口市场空间有限,企业可以将钢材转换成机械产品等制成品再出口,目前中国与国际上还存在差距,而这恰恰是企业应该发力的地方。”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