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hma daibao cshma lianmeng english shangwu paiming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钣金工的“闯关游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3  浏览次数:11

     在广汽本田黄埔工厂车身小型变形返修车间里,一台汽车的车身铁皮从进入车间到出车间只能停留43秒。在这短短的43秒之内,钣金工需要迅速判断车身是否有变形、变形状况如何、需不需要加焊点等。如果是凸变形,则用铁锤敲打平整;如果是凹变形,则需要用锉刀深入车身内部修复。而一块车身铁皮使用的钣材厚度只有0.8毫米,力度稍有不慎,不但修不好,还可能导致整台车身报废。

  32岁的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车身部焊装一科钣金工叶世远,12年来坚持在生产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绝佳的手艺。2013年至2014年间,叶世远在半年时间里反复试验,发明了一项重要返修工具——快速拉拔器,攻克了以往在车身钣材表面直接点焊,拉拔返修时造成钣材表面局部受热,发生波浪变形后更难返修的难题。不仅如此,叶世远先后发明凹变形快速撬起器,参与改造环保生产线,目前还正在研究如何在车身带漆返修时不破漆。

  虽然汽车生产越来越自动化,但机器仍然无法实现精确地识别车身细小变形以及完美修复。叶世远这样的钣金工,依靠经验,完成着机器所不能完成的工作。这些来自一线的钣金工将经验转化为创新发展,推动着汽车工业装备和技术的不断升级。

  解决难题

  半年研究出快速拉拔器

  瘦瘦高高的叶世远说起自己的发明总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没想到能发明出这些工具。”5月16日,在焊装一科车间里,叶世远身穿白色工装,展示一台“T型拉杆”似的机器——这是他在2013年发明的“快速拉拔器”。

  在焊装一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了分流轴,钣工不用愁”。“分流轴”说的就是这台拉拔器。“你看我直接把拉拔器的针头连接在钣金上,然后轻轻一拉,这块凹形就起来了。”叶世远示范拉拔器的用法时说。

  这比传统的修复方法省时多了。在大多数的汽车工厂里,如果车身钣材出现大的凹变形,通常的修复方式是钣金工先在凹点处安一个拉杆似的拉拔器,利用焊机对着凹点连续点击,以高温将拉拔器与钣材粘接牢固。而后拉动拉拔器,迅速将凹点拉平。但高温也容易造成钣材二次扭曲变形,严重时甚至导致整块钣材报废。

  “这个发明是因为我的一次失误才想到的。”叶世远尴尬地笑着说。2013年上半年,叶世远在一次修复钣金过程中,因为时间紧迫,不小心造成车身上一块本只有拳头大的变形二次大面积弯曲,整个车身钣材被迫废弃。虽然工厂没有责罚于他,但叶世远始终怀有愧疚。

  焊装一科科长李志宏与叶世远亦师亦友,平时关系较好。看到叶世远情绪低落,李志宏时不时过来与他说说话,并鼓励叶世远:“与其内疚,不如想想怎么改进。”

  2013年下半年,叶世远着手研究改良工具。但因为这项技术没有先例,叶世远手头也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查阅,研发工作进展得不是很顺利。每到收工时,工友们相约聚餐,叶世远只能摆摆手,默默回家搜集资料。每逢周末,叶世远跑到市区,在大小书店搜寻购买相关书籍。

  半年时间里,叶世远先后改良8次,成功制造出一台“快速拉拔器”。快速拉拔器不需要对着凹点点焊,焊机在侧边导热将针头本身灼至高温,与钣材瞬间粘接。因为接触点小,产生的热量小,周边钣材的变形也少,解决了以往钣材表面因为受热而发生大变形的难题。

  因为效果突出,叶世远在工厂出名了。快速拉拔器迅速被推广至全厂使用,并介绍到广汽本田旗下的其他工厂。“这套工具是小叶原创,在其他工厂都没有,说不定以后所有汽车工厂里都会用到快速拉拔器。”李志宏很得意这位“弟子”。

  1

  快速拉拔器:不需要对着车身钣材凹点点焊,焊机在侧边导热将针头本身灼至高温,与钣材瞬间粘接。

  优点:接触点小,产生的热量小,周边钣材的变形也少,解决了以往钣材表面因为受热而发生大变形的难题。

  2

  凹变形快速撬起器:在传统锉刀上面增加一支定位杆,定位杆与锉刀头齐平。

  优点:即使在车身外也可以看到锉刀是不是精准定位到变形点。

  不停闯关

  挑战“不破漆”修复车身

  “你说我要不要把我的发明申请个专利?”叶世远询问着记者。自从有了第一次发明之后,叶世远似乎“刹不住车”,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捣鼓出一些新鲜“玩意儿”。

  叶世远被工友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一项发明——凹变形快速撬起器,一把改良过的锉刀。锉刀是钣金工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但在修复一些凹变形时,需要把锉刀伸入到车身内部。“我们无法判断锉刀有没有对准变形点,只能凭感觉。”叶世远说道,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也会有定位不准的时候。

  叶世远在锉刀上面增加了一支定位杆,定位杆与锉刀头齐平,这样即使在车身外也可以看到锉刀是不是精准定位到变形点。此后,包括构建环保生产线、削减震荡片使用量等课题,都有叶世远的身影。

  叶世远最新的研究课题是“不破漆”返修。时间退回到2015年年初,叶世远去涂装车间学习带漆返修。喷过漆的车身修起来程序复杂,通常都是先用砂轮将变形点四周的油漆磨掉,方便找到变形点,然后将变形处拉平,最后再喷一遍漆。在此过程中,“破漆”不可避免,既耗费时间又浪费油漆。

  “你说一台好好的白色车或者红色车,磨掉一块漆多难看。即使最后上了同颜色的漆,那还是不如原装的好。”叶世远思考着改变现在的带漆返修方式。

  关键第一步是在不磨掉漆的情况下固定住变形点。叶世远一开始考虑用502胶水滴在变形点上。但502胶水干得慢,耽误时间,且502胶水本身对油漆也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于是,叶世远放弃502胶水,尝试改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真空吸盘。真空吸盘粘结快,且无腐蚀性,比502胶水理想。但很快叶世远又陷入纠结,吸盘底座面积大,而很多变形点都较小,吸盘反而遮盖住变形点,无法精准定位,不利于操作。

  目前,叶世远正在使用装修时经常使用的胶枪做实验。在找到变形点后,用胶枪在点上打上密封胶,粘结牢固。等到修复后,轻轻一扯,就可以将胶粒拿掉。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不破坏漆面的情况下固定住变形点。

  类似这些技艺改良或创新,对叶世远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叶世远说自己就像“冒险岛”游戏里的管道工人,在一关一关地闯过去。

  实践创新

  “虽是手艺活还是要靠脑力”

  在汽车生产制造中,许多工作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尤其是钣金,小到锉刀和小砂轮机的操作,大到一般平面撬平矫正返修、CO2点焊拉拔返修和开孔返修后再补孔修复等技术,都需要高素质的钣金技能人才。

  近些年,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产销量逐年提升。但比较遗憾的是,汽车工业的专用生产装备目前绝大部分还是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汽车工业转型升级,重要的是制造装备的升级,这也需要一线工人在实践中以经验促创新。

  广汽本田黄埔工厂的前身是法国标致汽车在中国的合作项目,当时生产的标致505轿车使用法国技术,性能优良、装备豪华,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曾与桑塔纳称霸中型车市场。此后由于经营策略失当,标致汽车退出中国市场,但留下了一批先进技术,例如叶世远等使用的锉刀,在日本本田工厂都没有。叶世远等年轻的工人从老师傅手中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并加以改造,逐步推动着汽车工业的装备升级。在广汽本田内部,企业一直鼓励员工创新发展,鼓励员工提出研究“课题”,为员工的创新提供支持。

  “钣金工虽然是手艺活,但还是要靠脑力。”叶世远总结道。叶世远利用闲暇之余,针对各类钣金缺陷的特点及其处理方式,总结出一套实用的钣金处理手册,以供周围同事查阅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本岗位人员日后对类似问题的处理速度。

  2004年叶世远从技校毕业进入广汽本田,十二年如一日地从事着钣金返修工作。2014年,叶世远与来自广东13家汽车厂的钣金工参加“广东省汽车行业汽车钣金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阶段,参赛选手需要将一堆凹凸变形的钣金在30分钟之内拉平。比赛开始之后,很多选手立马拿起锤子开始敲击,但因为力度控制不稳,不得不重新来过。叶世远凭借过硬的本事,有针对性地选择工具,将钣金拉平,最终获得第一名,并荣获“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叶世远笑称:“估计我这辈子都只会与铁皮打交道了。”他接下来准备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推广自己的发明。

  3

  “不破漆”返修(研究中):在找到车身变形点后,用胶枪在点上打上密封胶,粘结牢固。等到修复后,轻轻一扯,就可以将胶粒拿掉。

  优点:不需要把变形点四周的油漆磨掉。来源:南方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005532号-1
粤ICP备09005532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