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来说,2015年可以被称作国际产能合作全面推进的“元年”。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约118亿美元,同比增长95.4%。其中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7.3%。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出口和建设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说法,国际产能合作,可以将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优势同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技术相结合,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优价’的装备,帮助他们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这不仅可以扩大中国的开放,同时也可以凝聚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
2015年国际产能合作有哪些亮点?中新网记者梳理了五“新”:
新文件:产能合作有了政策保障
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外交框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产能合作指导意见》),在提高企业“走出去”能力、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加大政策力度、强化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数十条具体措施。
以此为基础,2015年国务院共有至少11个文件涉及产能合作的相关内容,从金融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多个角度提供产能合作的政策支持。
例如,2015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鼓励轨道交通等行业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
9月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中则指出,围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战略,研究制定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方案,推动铁路、电力、钢铁、航天、核等重点领域标准“走出去”;
同月发布的《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提出,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配套服务。
有专家表示,2015年,以《产能合作指导意见》为顶层设计的政策体系基本得以确立,产能合作也终于迎来了一份详细的“设计图纸”。这一政策清单将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引。
新成果:产能合作“遍地开花”
《产能合作指导意见》中提出,(产能合作)近期要以亚洲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为主要方向。从达成的项目来看,除了具有开拓意义的中哈产能合作继续深化外,2015年产能合作在不同大洲的发展中国家“落地生根”。
在拉美,中国与巴西已商定了49个项目的清单作为下一步推动两国产能合作的基础,并确定了7个项目为优先合作项目;
在东南亚,中老铁路与中泰铁路已正式启动;
在非洲,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时提出了“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表示将推进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新建或升级一批工业园区;
在东欧,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已如期启动;习近平主席在访问白俄罗斯时,亦提出了“分享在铁路、电力、通信、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高校产能”的主张。
2015年,中国还提出了与发达国家进行“第三方合作”的具体主张,意在将发达国家的研发优势与中国制造业的丰富经验与富余产能相结合、以合作而非恶性竞争的姿态提升发展中国家基建水平,这被专家称作国际产能合作在理论层面的一次突破。
新领域:核电“走出去”迈开步伐
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看来,2015年,产能合作除了在钢铁、有色、铁路等领域继续深化之外,“核电‘走出去’迈出重大步伐”也是一大亮点。
2015年8月,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二号机组顺利开工;此后三个月,中核集团与阿根廷相关公司正式签署重水堆、压水堆核电站合同。两大合作,意味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顺利“出海”。
此外,由中国广核集团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法电集团合作,共同投资兴建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并共同推进塞兹维尔C和布拉德韦尔B后续两大核电项目,这是中国企业首次主导开发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
核电专家表示,中国核电在全产业链及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走出去”优势,还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这些优势可能在产能合作的框架内进一步扩大。
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表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概有接近40个国家准备发展核电,假如中国能占到20%市场的话,就可以拿到30台的核电机组,这对于带动产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研究员张庆禄此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核集团正力图自主研发高功率的“华龙二号”,“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黄金时期。”
新趋势:“走向高端”与“抱团出海”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产能合作之所以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新现象”,原因在于它改变了通过贸易进行产品输出的单一模式,而侧重于产业能力的输出。
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此外,官方还提出了“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方针,产能合作向高端迈进的趋势明显。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何茂春说,产能合作走向高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方向,也证明了中国的产能合作并不是要把落后产能的“麻烦”甩给别国。“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是市场决定的,没有竞争力的产能人家是不会要的。能走出去就一定是互惠的,有相互需要的东西。”
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中国与他国开展产能合作,是要通过对接发展需求,合理转移优势产能,增强这些国家工业能力、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培养实用人才。
除此之外,企业“抱团出海”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举例称,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的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由一家或几家企业牵头建区,形成主导产业后再带动国内上下游或关联产业共同‘走出去’,就是典型的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抱团出海”的范例。
由中国民营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兴建的东方工业园便是其中一例。这一工业园在2015年4月得到财政部和商务部的确认,埃塞政府将此列入国家“持续性发展及脱贫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包括野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中舜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中国企业已经入园。
东方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焦永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园区入区企业36家,实际投资额18761万美元,入园企业总产值42414万美元,园区从业人员近7000人,其中为埃塞解决就业就超过6500人。不仅如此,东方工业园如今已成为了埃塞工业园的发展范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未来的产能合作应将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作为首选。与企业分散走出去相比,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往往可以成为双边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有助于规避或降低走出去的风险。
新配套:金融服务是重点
产能合作若要充分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是重要一环。2015年,李克强在拉美提出的中拉产能合作“3×3”新模式中,就特别提出了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大融资渠道。
《产能合作指导意见》则提出了七条配套支持措施,包括完善财税支持、发挥优惠贷款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积极作用、扩大融资资金来源、增加股权投资来源、加强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等。
2015年,多个产能合作基金相继设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已设立了规模20亿美元的中哈产能合作专项基金;中国与拉美总规模达300亿美元、首期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拉产能合作基金已正式运行;目前,规模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也已完成注册并启动运作。
金融机构如何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进一步支持,将成为产能合作下一步的看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瓶颈,“只有金融服务同步跟上、超前引领,才能为中国装备和产能顺利‘出海’提供保障。”
《产能合作指导意见》已明确提出要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作用,包括取消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专家表示,随着亚投行的开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相关金融配套措施料将进一步完善。
“加大人民币使用力度,将使中国装备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有利于规避‘走出去’的货币错配风险,与东道国实现双赢。”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平对中新社记者说。
展望:2016年如何推进?
2016年国际产能合作料将有进一步突破。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透露,发改委正在制定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这份计划预计,到2018年,我国对外产业投资将从2015年的120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600亿美元。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何茂春对中新网记者说,2016年国际产能合作的形势会比较好,“一方面,围绕‘一带一路’等经济外交方针,政府将会有更多深入的推进工作,另一方面,2016年会有相当多的国家走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较大,这是产能合作的新契机。”
何茂春同时建议,产能合作必须建立在严谨调研的基础上,对于已有的成绩以及未来预期应进行严谨的调查,这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实际上,在能源制造业领域的产能合作获取效益和利润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所以对于产能合作,我们仍然还应该有耐心。”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2016年产能合作料成为贯穿全年的一项外交举措。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