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说,中国经济经过高速增长后,已进入结构调整的过渡时期,因此,经济增速放缓是存在客观合理性的。在评估未来经济走势时,应该更重视长期趋势,而不是看短期表现。正如中国总理李克强所指出的:“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
文章表示,这也并不代表中国对当前经济状况坐视不管。本月初,中国公布了旨在提振经济的措施,主要包括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加快铁路建设,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以及减税扶持小微企业等。此举被各方称为“微刺激”。
上述政策以改革和调整为主,不同于以往惯用的“强刺激”。没有了强刺激,中国经济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舆论焦点,李克强给出的答案是“向改革、调结构和改善民生”要动力。随着民生的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
文章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紧紧围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让市场决定经济发展,就应该坦然接受产能和结构调整可能引发的阵痛,适应更低的经济增速。
文章称,经济增速放缓正是为了更好地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深化改革。当前,既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也要坚定对未来的信心,遵循经济客观规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回击那些“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让“中国经济崩溃论”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