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3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前两个月增速明显回落。
“用电量作为观测经济"冷暖"的重要指标之一,常常反映了经济的运行态势和变化趋势。而前两个月用电量增速有所回落,说明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稳中略缓的态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三驾马车”表现疲软,出口、投资、消费全面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投资方面,前两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比去年全年回落1.7个百分点,累计增速为2002年12月以来最低。消费方面,1至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也呈回落态势。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消息,2月单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从1月的7.6%逆转为下降18.1%,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增速;贸易逆差229.8亿美元,为2012年3月以来最大。
同样,工业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作为工业经济“风向标”的PPI已持续24个月负增长,而2月PPI降幅又进一步扩大了0.4个百分点。此外,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6%,增速创2009年4月以来近5年最低。
“今年经济形势开局不利,头两个月包括PMI所有需求指标均超预期减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比预料的要大。”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如是说。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前两个月经济运行经历“倒春寒”?专家们对此莫衷一是。
“用电量数据疲软与国家为治理空气污染采取的化解产能过剩措施有关,钢铁、玻璃、水泥等产能过剩产业都是高耗能、高耗电产业,对这些产业的治理调整也会相应地影响到用电量增速。”周景彤表示。来自国家能源局的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7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40%左右。其中钢铁、水泥、石化等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消费又占到工业能耗的一半左右,用电量的波动跟这些行业的生产形势有很大关系。
“而前两个月工业和投资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家一直在淘汰落后产能,这其实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记者分析说:“但也说明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此外,全国多省份相继下调了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将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列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也许在短期内对经济数据有所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只有坚定不移地调结构才是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良策。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运行,中央已开始积极部署。3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当前重要工作进行部署时明确指出:“抓紧出台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加快重点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及时拨付预算资金,要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这进一步释放出通过稳增长来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明确信号。
“今年政府在稳增长的政策上作了全面安排,在这些政策安排的背景下和基本面的支撑下,我们完全有信心相信中国经济不会滑出底线,7.5%左右小幅波动的态势,会越来越稳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王军认为,1月与2月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所释放的信号确实是一种稳而不强的态势,而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或许也将受此影响比去年四季度略微偏弱。但是,随着改革红利、结构调整红利的陆续释放,下半年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或许会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今年整体仍是稳中求进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