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行业网】 世贸组织关于原材料争端的裁决在某些原料市场上恐怕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因为就总体而言,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从石油到煤炭,中国在越来越多的大宗初级产品上从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直到几年前,我们还是煤炭净出口国,到前两年已经转为净进口国。这一切表明,即使放松出口限制,中国也没有那么多原料可卖了。归根结底,无论这场争端纸面结果如何,由于此类战略金属生产位于中国境内,即使中国表面败诉也不妨碍通过其它手段减少产量,令对方照样得不到更多的供应。美欧有关部门官员大部分也经过多年历练,想来他们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不仅如此,美欧的做法开此恶劣先例,还潜伏引发连锁反应的风险,进而将与他们自己的许多措施自相矛盾。须知美欧是全世界出口管制最广泛也最严厉的,仅就美国对华出口管制而言,可以上溯到1949年NSC41号文件的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制度一向以覆盖面广泛、严厉、僵硬而著称。美国还凭借其政治经济影响力联合其盟国组建了国际出口管制组织,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把自己的出口管制制度施加于其盟国之上。冷战时期,美国操纵下的巴统对华贸易禁运项目一度多达对苏贸易禁运项目的两倍(即所谓 “中国差别待遇”)。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不仅依然在国内维持着对华出口管制,而且在国际上推动组建了《瓦瑟纳尔协定》,签约国共同对特定国家实施一定范围的出口管制。假如中国限制本国战略资源出口是违规,那么美欧的出口管制措施是什么?
归根结底,世贸组织对中国贸易政策的不公正、不客观批评,暴露了该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其它国际经济组织共同存在的缺陷,即人员构成中来自发展中国家者太少,在专业人员和高层人员中尤甚,所以很难准确理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但改善世贸组织人员构成及其知识结构非一日之功,面对这场争端迫在眉睫的终裁,我们还需要加快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和上述原料生产的环保、财税等门槛,以有效削减其产能。这样,即使我方最终削减这些原料的出口限制,由于产能压缩,这类原料的出口量也不会增加多少。
需要指出,在作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的美欧国家,其贸易政策太多地受利益集团左右而摇摆不定,严重缺乏一致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焦炭贸易。在2005年的纺织品特保争端中,欧盟同样起初气势汹汹拼命压缩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结果很快闹出了纺织品压港危机,不得不又找中国寻求解决方案。诸如此类缺乏一致性的行为在美欧都不少见,给中国出口厂商制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即使对进口国本身也不是好事。因为此种做法虽说也许能够投合某些国家的某些利益集团于一时,但给进口商和消费者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额外的波动,对美国和欧盟自己经济贸易的平稳发展、对美欧执行机构的威信并无裨益。
二、叫板中国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国产业发展政策的兴起
摆脱国际分工不利低端地位的努力遭到西方发达国家狙击,旨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的产业发展政策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除了少数旨在争夺世界科技前沿的领域之外,我国制定实施的大多数产业发展政策都带有浓郁的 “进口替代”色彩,即使其所针对的产业属于典型的出口导向产业,产品出口比例甚高,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的重心也是提高该产业投入品的国内增值率,实现该产品经济意义上的国产化。鉴于实施大约十年之久的 “以市场换技术”方针实践结果与期望相差甚远,在新世纪前十年,我国产业发展政策获得了新的强劲发展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11)条指出, “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第(12)条比较详细地阐明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点;第 (27)条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提出,要 “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再次强调要 “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第二章);要 “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一批跨国高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从 “十一五”开始,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主题,我国有选择地扶持具备潜在国际竞争优势并符合新型工业化方向的重点出口产业,从各方面加大了实施产业发展政策的力度。次贷危机—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就是与上述产业发展政策一脉相承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