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世界经济环境对中国提出更高的挑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02  浏览次数:36

 【钣金行业网】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忙着"灾后重建"的时候,全新的经济环境给中国的转型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俗话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如今,距离金融危机爆发已近5年,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面对着这样的局面,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增强自身竞争力。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与转型之中。

    欧元区是否还要维持?

    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欧洲的问题非一日之寒。

    欧债问题是目前欧洲的最大难题,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债务危机背后,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欧洲人意识到,必须加速推进改革。因而,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都在大力推进经济向知识型、智能型转型。欧盟也在2010年3月公布“欧洲2020战略”,提出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重点。

    但是,三年过去了,欧盟的经济情况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好转,欧债问题依然此起彼伏地爆发。整个欧盟像一列疲惫前行的老旧火车,不知道哪一节会突然抛锚。

    “从欧元区建立之日起,就埋下了祸根。”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在谈到欧洲目前面临的困境时表示,或许欧元区解体了,欧洲的问题会更容易解决些。在他看来,货币的交易功能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调控功能,而欧元却恰恰无法解决调控问题。

    可以看到,从希腊到德国,从塞浦路斯到法国,欧元区国家面临的问题表现出不同个性。而现在,这些国家却不得不在欧洲央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之下进行调整。“有些国家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有些国家需要紧缩一些的,这样的矛盾是欧洲央行很难调和的。”袁钢明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由于经济实力的问题,欧洲央行实际更多体现德国和法国在货币政策的思路,所以其一直强调控制通胀,但这却给诸如希腊这样的国家造成很多困扰,从而造成欧洲经济增长难以恢复,欧债危机也迟迟未能根治。

    “劳工市场严重僵化,企业税负过高,各种福利补贴过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健也撰文指出,这些问题成为困扰欧洲经济发展的痼疾。但由于各国国情、文化不同,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一样,改革难度也不相同。

    美国再工业化能走多远?

    美国的情况似乎正在悄悄好转,但却依然有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

    据美商务部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5%,表现好于上季度0.4%的增速。报告同时显示,2012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2.2%,增幅大于2011年的1.8%,但小于2010年的2.4%。

    面对这样的数字,很多人不禁发问:这是否是奥巴马“再工业化”措施成效的显现?这样的增长是否能够持续?

    “美国重回制造业肯定失败,这是奥巴马为了应付国内就业危机的口号。”袁钢明表示,美国早已走过了发展制造业的时期,如今重提制造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年繁华的汽车城底特律如今已成了空城,制造业已经回不到美国了。而如今,美国应该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更多地进口基础产品,而自己集中力量做文化、科技等高附加值产业,这才是良性循环的基础。

    事实上,美国的再工业化也不仅仅是把“苹果”召回美国本土那么简单。如今的制造业需要更高的科技含量,而此时,从技术人才到巨额的财政支持都成为限制美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沈阳机床(000410,股吧)集团董事长关锡友看来,美国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催生一个新的生产方式,智能制造会成为未来的生产方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