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1~11月,金华市工业实现增加值705.7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04.1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销售产值3344.94亿元,同比增长8.8%。
“两化”融合推进转型升级关键词: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金华市经信委负责人指出,金华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向传统工业产业链各环节渗透,提高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水平,推动金华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提质量、增效益。
据金华市百家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和亿元企业抽样调查统计,金华市47%的企业信息化覆盖5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作为金华市信息化示范企业,浙江皇冠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实现了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经营全方位的渗透融合。自2004年公司从神州数码公司引进ERP软件系统后,经多年的运行,公司的研发、订单、采购、仓储、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的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
皇冠公司信息总监王印辉介绍,该系统在公司内部有300多个端口,可以满足110人同时在线操作。“无论是研发、订单、采购、仓储,还是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我们均可在金华市区、永康、上海、重庆等地同步操作,相关数据可同步查询。”
今年9月,皇冠公司新装了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异地审批效率,还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和干扰。“比如客户报价、BOM变更单、采购核价单、委外核价单均可进行电子签核,还能直接在工作流系统中填写如出差申请单、请假条、加班审批单、人员增补申请表、员工奖惩审核单等单据。”王印辉说,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系统还可以根据客户反馈的情况,及时追踪供应商的料件、模具、设计等问题。
“降低运营成本,规范业务流程。”这是莱恩集团近年来不惜重金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感受。比如在产品研发上,该公司广泛使用二维、三维设计软件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大大缩短了设计从理论方案到成品推出的周期。新产品研制在CAM软件环境下,可以模拟装配、测试过程,得到的数据对产品改进设计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了研发费用成本,减轻了设计和试验人员劳动强度,对推动技改起到很大作用。
来自金华市经信委的调查显示,近3年,金华市百家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信息化投入超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超500万元。当前,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公司等12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省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万里扬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今年,“兰溪纺织产业集群”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这是继汽车、五金和饰品之后,金华市第4个“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
创新驱动增强核心竞争力关键词:科技创新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金华市科技局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金华市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创新自主化,在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金华市积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今年全市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有52家通过复审,新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农业科技企业1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农业科技企业17家。
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目标,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新组建省级企业研究院,青年汽车、众泰集团与省政府签约组建纯电动汽车研究院,均将获得省、市财政各1000万元资助。
在金华市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中,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2年成立的中科院金华科技园至今走过10个年头,截至今年末年度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引进项目有6个,其中,“维生素D3生产新工艺”项目已占领国际市场40%的份额,同时形成了维生素D3产业链,成为行业翘楚。
与此同时,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先后引进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大化所、中科院沈科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院校所资源开展实质性的机构建设,累计引进各类研发机构15家,中介服务机构7家,主要聚集在先进装备制造、节能减排、汽车电子和生物医药领域。据统计,2011年和2012年,两年内这些机构服务金华本地企业的产值达到了380亿元。
今年1至10月,园区引进机构共签订服务金华企业项目42项、总金额4103万元,产生服务及产品销售收入3427.42万元,上缴税收236.68万元,实现利润527.76万元。
“两化”互动推进产城联动关键词: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说起产城联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感触良多。经过20年发展,金华开发区不仅成为金华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战场之一,更崛起了一座江南新城。如今,金华开发区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通过拓展空间、优化交通、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大力提升城市能极。
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扎实推进城市“南延”,另一方面是加速园区“西进”。今年以来,湖海塘区块征迁工作加速推进;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园一期工程今年10月31日正式开工,以信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为代表的首批项目已入园。在完成八一南街、双龙南街、双溪西路、李渔路一期等城区主干道优化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7亿元,启动一环路贯通工程、李渔路二期优化、宾虹西路优化等工程。为完善功能,金华开发区进一步提升行政、商业、金融、CBD、高教、居住等城市服务功能,现已形成以兰溪街商业步行街为中心的商贸中心区,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的高教园区,以保集、天龙南国等为代表的精品住宅区。
如果说金华开发区是产城联动的“老典型”,金西开发区则是新样本。
“汤溪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汤溪真正的繁荣与发展是在金西开发区入驻以后。现在,我们在地理位置上还处在乡下,却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昨天,老家在汤溪镇的戴志忠说起家乡近年来的变化十分感慨。戴志忠是一位退休干部,他们世代居住在金西开发区所在的汤溪镇,见证并分享了金西开发的成果。
和戴志忠一样,在金西广大干部群众心里,他们更倾向于将金西看作一个城市。“金西开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轮驱动、产城共融,我们一直坚持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通过产业带动城市的发展,同时通过城市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金西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金西开发区全面统筹金西发展,提出了“台地工业、缓坡乡村、创意九峰、浙中新城”的发展理念,着力把金西建设成为四大功能区联动、一二三产互动、山水田城相嵌、产业生态共融的现代工业新城,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开发区发展之路。
2011年金西工业总产值66.74亿元,是成立之初的4.2倍;规上产值37.59亿元,是成立之初的6倍;工业投入12.69亿元,是成立之初的22倍;财政收入2.5亿元,是2003年成立之初的10倍。产业平台由成立之初的1.5平方公里拓展至现在的10平方公里。
雄厚的产业基础为金西开发区从建设单一工业园区向同步推进生态新城建设转变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金西开发区着力加快以峙垅湖为核心的商贸人居新城区建设,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水平。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金西开发区实施了峙垅湖核心区块4平方公里范围内五横四纵道路网,建设环峙垄湖步行道,加快实施该区域内的给排水、电力、排污、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全力抓好500亩峙垅湖水上乐园和500亩景观公园建设。同时,全力完善公建设施配套,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市场,一座产业与生态共融的新型城市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