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以保证题名与数字档案馆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收集的全面性。选取1999—2010年作为统计的时间界限,是因为有关数字档案馆研究文章常见诸报刊、有一定自动化基础的档案馆开始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探索是在1999年以后。[3] [4]经检索,数据库中包含729篇题名与数字档案馆(包括虚拟档案馆、电子档案馆、无墙档案馆)相关的期刊论文。
二、研究方法说明
引文分析法是指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是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则是指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
三、引文分析法
表1列出了1999—2010年题名与数字档案馆研究相关的35篇高被引(单篇被引>=12次)期刊论文。下面我们将对这35篇高被引论文,从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群体、机构分布、发表年份分布这四个方面进行引文分析。[5] [6]
(一)高被引论文期刊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题名与数字档案馆研究的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档案学通讯》、《中国档案》、《档案管理》和《档案学研究》这4种期刊上,分别占26%、26%、14%和11%,而另外6种档案学期刊总和只占23%。
图1 数字档案馆研究高被引论文期刊分布
(二)高被引论文核心作者群体
从图2可以看出,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傅荣校、刘东斌(各3篇),何嘉荪、谭艳芳、毕建新(各2篇)等学者上,他们在数字档案馆上的研究成果备受档案界关注。
图2 35篇题名与数字档案馆研究相关的高被引论文(单篇被引>=12次)核心作者群体
(三)高被引论文机构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题名与数字档案馆研究相关的35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分布:浙江大学以5篇独占鳌头,苏州大学、濮阳市档案局以4篇并列第2位,说明这三个机构是数字档案馆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
图3 数字档案馆研究高被引论文机构分布
(四)高被引论文发表年份分布
从图4可以看出,1999-2000年数字档案馆研究处于理论雏形期,大部分数字档案馆理论并不成熟,仍在探索,高被引论文数量少。2001-2003年处于理论发展期,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不断发展,理论渐趋成熟,高被引论文也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2004-2010年处于理论升华期,大部分有关数字档案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已经较为成熟,高被引论文数量有所下降。
图4 数字档案馆研究高被引论文发表年份分布
四、内容分析法
张琪玉先生认为:“题名关键词取自文献题名,文献题名是文献著者经过深思熟虑后拟定的,用以表达文献整体主题的名称。除文艺作品外,文献题名一般都能较好地表达文献的整体内容。所以,题名关键词比较适用于提供情报源信息(文献线索)的一类索引与数据库。或者说,题名关键词适用于检索文献。”[7]故此,本文从729篇期刊论文中提取题名关键词来具体分析主题研究热点分布。[8]
(一)主题研究热点分布
本文通过对729篇期刊论文的标题进行人工分析,从中提取专指度较高的一些词汇作为题名关键词。剔除40余篇一稿多投、数字档案馆项目启动、管理暂行办法、骨干培训、成果介绍、领导讲话、研讨会等介绍性文章。此外,基于少数论文存在多个题名关键词的现象:如以PKI、Honeypot、数字水印技术为主题的逻辑学论文发表论文既涉及数字档案馆的技术支持问题也涉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又如标准化问题既涉及数字档案馆的标准化建设也涉及法规标准建设问题,元数据标准化既涉及元数据也涉及法规标准建设等等,故此,多个题名关键词论文存在重复计算问题。小数点取整数后面1位。如表2:
分析表2数据可知,主题研究热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对数字档案馆(含高校、企业、军队)的认知上,具体包括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技术支持、标准化建设、评价体系、效益评估、存储应用系统开发、OAIS、框架设计、异构数据整合、馆藏结构、成本控制、网站建设、顶层设计、前端控制、信息生态,与数字图书馆、传统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电子档案馆比较研究,国内外数字档案馆比较研究;同时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管理、法律法规与标准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管理、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政务信息管理、元数据等都是数字档案馆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研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以技术为依托
早在2002年,刘荣在《档案学研究》第3期上发表题为《数字档案馆的功能及其实现技术》一文,文章分析了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及其主要的支撑技术。而后,有关数字档案馆实用技术和应用方案的理论和实践文章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从729篇题名与数字档案馆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来看,数字档案馆的主要支撑技术具体包括XML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据仓库技术/VPN技术/图像检索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流媒体技术/3G技术/网格技术/EAD技术/数据挖掘技术/PKI技术/容灾技术/NAS和SAN技术/存储备份技术/Honeypot技术/用户发布信息鉴别技术/RSS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博客技术/网站构建技术/.NET framework编程平台。
2.数字档案馆建设以电子文件管理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导向
对电子文件、政务信息(含电子目录、电子邮件)的管理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管理流程包括对电子文件、政务信息的移交、著录、归档、前端控制和源头控制、封装、命名、鉴定、备份、维护其原始性与真实性、存储模式以及系统模型的构建等,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政务数字中心也随着电子文件、政务信息管理要求的深化而产生。数字档案馆的终极目标是以信息服务为导向,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具体包括个性化服务、用户关系管理(CRM)、用户研究和用户培养、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服务模式研究、服务优化整合、利用服务体系构建等。
3.数字档案馆建设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支撑,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保障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支撑着数字档案馆的良性发展,具体包括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优化、共享、数字化、标准化建设以及数字档案馆馆藏的建设和丰富。基于数字档案馆的网络信息如果受到威胁则将可能造成数字档案信息丢失、篡改,其真实性将受到质疑,故此,网络信息安全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构建起数字档案馆安全体系。目前主要依赖于内外网隔离、PKI技术、数字水印技术、Honeypot入侵检测技术等,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技术外包风险。
4.法律法规与标准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由之路
随着数字档案馆的发展以及电子文件、政务信息的大量涌现,迫切需要与之相符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体系。从数字档案馆面临的法律问题来看,具体包括隐私权、数字化权、公共获取信息权利、知识产权、数字签名法律效力。从标准建设来看,具体包括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图像处理标准、元数据标准体系、系统设计、功能定位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而目前数字档案馆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建设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此外,基于数字档案馆技术性的法规标准变革较快,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不断修订完善已有的技术性法规标准。
5.研究方法有了长足发展,研究领域有所扩展
相关研究论文引入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使用定量分析法的研究论文逐年增多。如: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利用软件模型法进行系统的开发构架。